Trade News
盛夏時節,高原草原一碧萬頃,四五名游客圍在三只旱獺身邊,輪流伸手喂食餅干、西瓜等食物。有游客上手撫摸,旱獺也不抗拒,甚至“一臉享受”……
近年來,這種與旱獺親密接觸的畫面,在自媒體平臺屢登熱門,評論區頻現“真可愛”“想摸摸它”等言論。對不少游客而言,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,可在專業人士看來,鼠疫的主要宿主動物居然成為“流量密碼”,這樣的邂逅充滿了危險。
可愛“萌寵”暗藏鼠疫風險
喜馬拉雅旱獺,又稱土撥鼠,因其四肢短粗、憨態可掬的形象,成為網絡新晉“萌寵”,被部分網民貼上“圓滾滾”“憨敦敦”的標簽。然而,作為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動物,旱獺身上潛藏著我國甲類傳染病——鼠疫。據了解,鼠疫是人獸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毒力強、傳染快、病死率高。
隨著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包括旱獺在內的各類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多。我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,旱獺的分布區是最為活躍的鼠疫疫源地,也是我國動物和人間鼠疫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。
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梳理發現,2013年至2023年,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通報顯示,鼠疫在個別地區呈散發或突發狀態。多起鼠疫疫情與人類接觸、食用旱獺有關。
2009年7月30日,青海省某地發生一起人間鼠疫疫情,造成3人死亡,共有患者12人,疫源是一只野生旱獺;2012年9月,四川省某地村民食用一只旱獺后感染鼠疫死亡;2014年7月,甘肅省某地牧民誤入喜馬拉雅旱獺鼠疫自然疫源地放牧后確診鼠疫;2023年8月7日,內蒙古某地報告1例鼠疫確診病例,相關部門稱該病例接觸野生動物導致感染……
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制所鼠疫預防控制科研究員馬英表示,旱獺、鼠兔等野生動物體表寄生蟲都攜帶了很多細菌和病毒,如果人類不去主動接觸它們,病毒只在動物之間傳播,如果主動接觸,那么發生傳染性疾病的概率會大增。
馬英表示,在青海,旱獺和鼠兔棲息在同一生境當中,鼠兔為了躲避天敵,經常會鉆入旱獺洞內躲避,鼠兔就很容易沾染上旱獺洞內的游離蚤,所以接觸旱獺、鼠兔是非常危險的舉動,會讓人類暴露在傳染危險中。
鼠疫宿主化身“流量密碼”不可取
盡管接觸旱獺會面臨感染鼠疫的風險,但在部分自媒體平臺上,旱獺相關的內容仍屢登熱門。一些游客分享的視頻中,游客撫摸旱獺并投喂餅干,甚至嘴對嘴投喂食物。此類內容往往因其內容獵奇、畫面“可愛”,獲得較高的瀏覽、點贊,甚至成為一些博主的“流量密碼”。
記者在互聯網平臺檢索“呆萌土撥鼠”“超可愛土撥鼠”等關鍵詞,可以看到大量有關旱獺的內容,有人近距離投喂,還有人用手撫摸。不少網友評論稱“旱獺好可愛,我也要摸”“去哪里找,我也想去看看”“我以前抓過,毛茸茸的”“據說肉質很美味”。更有網友認為,和旱獺親密接觸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現。
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通告稱,旱獺所攜帶的菌株是我國已發現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強、最容易導致死亡的菌株。接近、投喂、觸摸旱獺非常危險,也不能在旱獺洞周圍坐臥休息。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間鼠疫疫情,近年來,青海省多地對旱獺密度調查超過國標的地區開展保護性滅殺。
此外,過多的人為干擾,會改變旱獺、鼠兔的生活習性,存在影響鼠疫防控的風險。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草原站站長仁青卓瑪說,人為經常性接觸動物,它們自然而然就不再怕人,對鼠疫防治效果也有負面影響。
嚴格管理疫源,規范網絡傳播
我國鼠疫防控工作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,積累了豐富的經驗,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監測、疫情報告系統,具備了快速的鼠疫診斷技術,獲得了成熟的鼠疫救治手段。人間鼠疫目前雖然屬于散發狀態,但依然應當及時提升應對能力,消除潛在隱患。
目前,青海、甘肅已制定實施《青海省鼠疫防控條例》《甘肅省鼠疫預防和控制條例》,以立法形式規范鼠疫防控工作。專家認為,鼠疫防控既是一項重大公共衛生工作,也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和現實的民生項目,地方政府應嚴格按照《防控條例》規定,進一步加強獵捕、飼養、交易旱獺等鼠疫疫源動物的打擊力度。旅游部門及從事旅游經濟活動的經營單位要加強對游客的科普宣傳,闡明其中風險,
對于游客而言,不接觸旱獺或者其洞穴,更不參與投食、喂食,也不撿拾或者食用其尸體,是避免感染鼠疫的前提。人與野生動物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不打擾它們,遵循自然規律。避免主動接觸野生動物,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,保持安全距離。
此外,受訪專家認為,由于社交平臺具有廣泛傳播、交互性強等特點,接觸旱獺、鼠兔等行為極易形成示范效應,社交平臺自身也應加強內容審核機制,定期進行內容核查,確保平臺減少傳播此類危險行為誤導公眾的內容,避免接觸旱獺、鼠兔等行為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誤導公眾。
來源:新華每日電訊
相關閱讀:
ABSL-2實驗室資質審批及實驗申請
實驗動物房設計裝修:SPF級屏障系統飼養環境建設
SPF級動物實驗室功能布局和環境控制
上海市虹橋商務區萬通中心
Copyright ? 2012-2023 CEIDI西遞 版權所有 滬ICP備11045524號